端倪的贬义词判断
端倪是一个汉语词汇,读音为duān ní,指推测事物的始末。也指头绪;迹象;窥测;捉摸;边际。出自《庄子·大宗师》等。以下是端倪的贬义词判断,欢迎阅读。
贬义是一种蕴含于词句中的感情色彩。所以我们经常说贬义词和褒义词。在写文章时我们还会常用一种表现手法,如贬义褒用,褒义贬用(通常是讽刺一件事)。如鲁迅先生就经常用赞美的词汇去讽刺一种现象。媒体也经常会用此种手法。端倪不带感情色彩,是中性词,不是贬义词。
出处与详解
1.头绪;迹象。[general shape;clue;inkling]∶
①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反覆终始,不知端倪。” 朱骏声 《说文通训定声·解部》“倪”:“《庄子·大宗师》‘不知端倪’,按专者,草之微始;儿者,人之微始也。”
②元 孙仲章 《勘头巾》第三折:“这公事深藏着暧昧,好教我左猜右忖没端倪。”
③清 赵翼 《岣嵝碑歌》:“ 昌黎 亲到猿猱窟,千搜万索无端倪。”
2.窥测;捉摸。
①唐 韩愈 《送高闲上人序》:“天地事物之变,可喜可愕,一寓於书,故 旭 ( 张旭 )之书,变动犹鬼神,不可端倪。”
②明 方孝孺 《题王右军》:“今观此帖,寓森严於纵逸,蓄圆劲於蹈动,其起止屈折如天造神运,变化倏忽,莫可端倪。”
③郭沫若 《游里加湖》:“十时顷下山,车行甚急,风景尤觉奇幻,不可端倪。”
3.边际。[boundary;bound
①《文选·谢灵运诗》:“溟涨无端倪,虚舟有超越。” 李周翰 注:“端倪,犹涯际也。”
②唐 岑参 《西亭子送李司马》诗:“坐来一望无端倪,红花绿柳莺乱啼。”
③宋 王安石 《和农具诗·牧笛》:“绿草无端倪,牛羊在平地。”
④清 陆师 《杂感》诗:“夜长不成寐,忧来无端倪。”
端倪造句
会议开始几小时后,策略问题已露出了端倪。
巴丝谢芭到家的时候,傍晚的阴影已初露端倪。
当棉花王国停止扩展时,奴隶制度就面临厄运,而这种扩展的停止是1860年初露端倪的。
她设法靠自己的努力来多少了解一点事实真相,希望所了解的那一点端倪足以指引她前进。
初现端倪的怀表在1600年代初期
消费者购买力受损的情况或已初见端倪。
骆宾基的创作风格在这部小说中初露端倪。
我们已在美国初见端倪。
然而一个更严重的问题也初见端倪。
它标志个新时代的`端倪。
你难道没有发现什么端倪?
孩提时代我们乐于接受是爱的最早的端倪。
但这种说法仍未见端倪。
股权激励路径端倪初现
嘉莉看出了端倪。
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,新兴产业层出不穷。
高校的收费制度使高等教育产业化初露端倪。
这点在我国目前对三板市场法律制度的缺陷中便可略见端倪。
杭州湾大桥尚在建设之中,不凡的气势已经初见端倪。
这时发现,我们两人都没有避孕套我想这都预示着些端倪吧